![]() |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专题:2022年稀土市场分析 2022年,中国稀土行业依然保持了高位运行态势,走势方面出现了登顶后回落的趋势。2022年不同稀土产业链间的差异加大,从镨、钕、铽、镝、钆到稀土永磁材料,再到稀土永磁电机和新能源等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强势增长推动下保持了可观的增长。但是,受到全球经济发展不断走弱,美国等市场的通胀不断扩大,欧洲市场受到战争波及造成产业、资本外流和通胀加剧,以及美元强势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从铈到抛光粉,再到3C应用产业链;从镧、铈到催化材料,再到石油化工和燃油车尾气净化产业链等需求端成长出现了较大的阻力,甚至下行。同时,国内稀土资源产量增速较快,加大了稀土元素间结构性供需差异扩大,镧铈产品价格出现了下跌,突破了5年来的稳定区间。
在国际贸易方面,2022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态势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是在11月和12月出现量价走弱的趋势,显示了国外需求出现波动的明确信号。进口方面,2022年我国进口各类稀土产品超过12万吨,其中稀土金属矿和稀土基础原材料7~9万吨,我国仍然保持全球稀土加工中心的地位。 一、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及相关政策 2022年的全球稀土格局依然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缅甸为主导,东南亚、非洲等地补充的多元供应格局,其中泰国等地的供应量有一定的增长。 2022年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分别于2019年1月28日和2022年8月2日,分两次下达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2022年度全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10000吨、202000吨,均比2021年增加25%,增幅较大。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指标连续第三年未做调整,保持了2019年的水平。岩矿型稀土矿调整增量仍然不是在各大集团间进行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增减调整。2022年我国总共处理的稀土资源量近30万吨,包括从美国、缅甸等国进口的稀土资源,占全球份额9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芒廷帕斯矿和澳大利亚莱纳斯所属矿山的产量并未增加,显示这些主要国外稀土资源供应商快速增加产能的潜力尚不足。由此也说明,2022年稀土产品价格平抑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加大了稀土资源的投放量,导致我国资源供应量占比再次超过70%。我国以负责任的态度维持了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供应稳定。 在政策层面,2022年1月26日,工信部组织召开“促进稀土应用产业发展座谈会”。对稀土价格大幅度上涨及对上下游产业影响非常关注,并汇集各方意见与建议,与国家相关部委协商协调,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调控,根据市场需求,增加配额供给,全面促进和推动稀土永磁产业链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年3月3日,工信部稀土办公室约谈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集团、盛和资源公司等重点稀土企业。要求有关企业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上游与下游的关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产品交易和贸易流通等行为,不得参与市场炒作和囤积居奇;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健全稀土产品定价机制,共同引导产品价格回归理性,促进稀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4月12日,原材料工业司召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工作会议。 2022年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原材料价格尽快回归理性。 2022年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保障产业平稳运行的有效途径。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促进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扩大推广规模,为促进汽车消费、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政策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平稳发展,持续控制造成稀土价格剧烈波动的因素,为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下游产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发展基础。 二、2021年稀土市场趋势分析 2022年稀土产品价格受到稀土资源供应量调整的影响,出现了中期波动,不同品类间的产品价格趋势分化较大。年初, 稀土产品依延续了2021年年末的上升势头,给稀土永磁材料及其下游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引起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全球稀土市场稳定,2月份我国发布稀土总量控制指标再次调增稀土资源供应量,稀土产品价格开始出现波动下行的局面。但是,起始于2020年9月的这一轮稀土产品价格上行调整的根本原因是新需求爆发带来的需求快速增长,并且这一增长趋势在2022年全年都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因此我国稀土资源的增量投放并没有导致价格大幅下落。新能源汽车和风电等需求在二、三季度快速增加,稀土产品价格企稳回升。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的稀土管理政策达到了预期目的,平抑了市场价格,预防了供应不足带来的炒作风险,为全球稀土市场平稳运行做出了大的贡献。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9年的100余万辆,快速增长到了2022年的近700余万辆,累计增加了近7倍。同期国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有可观的增长,且增速增加。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随之出现大幅度增加,镨、钕、铽、镝、钆等相关稀土原料供应趋紧,应用于稀土永磁材料的铈等相对富裕稀土元素的研究和产业化也迅速推广,并催化了稀土永磁材料废料回收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平衡市场供需关系,在2021年和2022年我国连续两年投放了规模可观的新增稀土资源供应,并迅速发挥了作用,如图1所示,稀土矿产品价格在三季度末基本达到供需平衡。 ![]() 图1 2022年稀土矿产品价格走势
如图1所示,2022年一季度,中钇富铕矿接续上涨,3月份开始出现增速放缓,4月份向下调整后连续3个月保持相对稳定,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出现了速度和幅度较快的下行,并达到了年度最低位。四季度基本持平,年末出现微弱上扬。碳酸稀土总体趋势上与中钇富铕矿相似,走势更加平滑。 ![]() 图2 2022年氧化镧产品价格走势
如图2所示,由于长期的结构性过剩特征,在稀土矿产品因为价格增长而扩大供应量的时,镧铈产品价格反而出现下行的趋势。2022年这一趋势非常明显,镧铈产品的需求难以抵消供应扩大带来的影响,催化、抛光、稀土储氢材料产量下降也映证了这一现象。 ![]() 图3 2022年镨钕产品价格走势
![]() 图4 2022年氧化铽产品价格走势
![]() 图5 2021年氧化镝价格走势
如图3~5,与磁性材料相关的镨钕、镝铽产品价格,在2022年初达到年度最高点,随后分两阶段出现下行态势。第一段是供应量预期增大后的即期反应,但是由于年中新能源汽车等需求增长力强劲,同时扩产需要时间,抵消了下行预期的部分作用。第二段出现在下半年,主要因素是新能源汽车预期增速放缓。 铽、镝产品在大趋势上和镨钕产品基本一致,但是铽产品比镝产品的波动幅度大,上涨的刚性更强。主要是由于铽比镝的可替代性更低,且稀缺性更高。由此可见,富含重稀土的离子型稀土矿依然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需要更多保护。同时,要大力拓展国外同类资源的开发、进口和利用。 ![]() 图6 2021年氧化铕产品价格走势
如图6所示,受用量限制,氧化铕产品在上半年没有显著变化,下半年出现了下跌。 总之,2022年稀土产品的分化来源于下游需求领域大相径庭的表现。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稀土磁性材料需求在2023年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分化的趋势有可能得到缓解。 三、2022年稀土出口情况分析 2022年稀土出口情况良好,有较大幅度增长。据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共出口稀土及其制品11.29万吨,较2021年10.79万吨增长了4.63%。出口金额约57.17亿美元,较2021年37.73亿美元增长了51.52%。其中出口稀土4.87万吨,较2021年4.89万吨减少了0.41%。出口金额约10.70亿美元,较2021年6.34亿美元增长了116.09%。稀土在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两方面的占比分别为43.14%和18.72%,均有所增长,其中出口金额涨幅较大。折算后,每吨稀土平均价格为2.66万美元,上涨幅度104.62%。 ![]() ![]() ![]() ![]() 图7-10 2020-2022年稀土、稀土及其制品出口对比图
2022年稀土及其制品的出口规模和价值同步上涨,其中价值增长更快,这与国外的芒廷帕斯、韦尔德山等稀土资源供应没有增加有直接关系,我国稀土资源供应量增加的同时,我国稀土资源的使用量也进一步增加,推动了稀土出口价格不断上升。2022年,稀土产品的出口量略微降低,但是出口金额大幅度增加。这是由于国外稀土资源供应量增量有限,而全球稀土产品加工制造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国外稀土资源供应量增量有限。 ![]() ![]() 图10-11 2022年稀土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趋势图
从时间角度看,稀土、稀土及其制品的出口量在2022年基本上保持了2021年的水平,分月度的波动幅度高于2021年。特别是2022年四季度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这与当时全球经济状况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出口金额方面,2022年呈冲高回落的走势,尤其12月出口金额出现大幅下跌。从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在年末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国外需求的支撑和预期明显走弱。 ![]() 图12 2020-2022稀土产品出口单价
2022年稀土出口价格波动远高于2021年,在年中不断波动攀升后,年末再次回归到2021年年末的水平。这与全球范围内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国外总体需求面临下降风险,对稀土下游产品的出口减弱。预计美、欧、日等国的需求快速企稳后,稀土产品出口价格有可能回温。 四、2023年稀土市场展望 2023年,专业机构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预期已经出炉,大部分经济体的预期不尽如人意。如IMF预测全球增长2.9%,其中发达国家增速1.2%,发展中国家增速4%。发达国家中,美国预测增速仅有1.4%,日本1.8%,德国0.1%,英国-0.6%。发展中国家中,印度3.1%,巴西1.2%,我国的IMF预测数据则为5.2%。由于稀土产业链主体的绝大部分都在我国,2023年受我国经济复苏的刺激,稀土及其产业链将获得发展的新机遇。但是,市场方面会迎来国外市场增长乏力、内需市场刚刚起步等带来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方面有三点。第一,新能源汽车国内渗透率接近30%后,其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为30%,远低于2022年100%的增长率。同时,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量受到国外经济状况抑制,预期有所减弱。这将大大减弱近两年稀土产业最大的需求推动力,稀土产品的价格支撑在2023年将有所弱化。 第二,受到2021年和2022年市场需求的推动,国内外磁性材料产业出现了产能新增潮,其中大部分的新增产能预期在2023年上半年集中爆发。需求增速下降和产能爆发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叠加,从而导致稀土永磁材料企业双重承压,国内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的洗牌窗口期再次出现。 第三,由于目前稀土产品价格已经走弱,国内稀土资源供给增量预期可能会减弱。少量国外稀土资源开发进展有望在2023年发生效果,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离子型稀土矿有望在今年进入市场,对重稀土的供需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体而言,稀土产业链在2023年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外部市场将会对3C、燃油车催化、风电等领域的应用造成持续压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速相对放缓将对镨钕主产业链形成新的压力。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出海或许是破局的最佳方法。不过,中国经济的韧性已经在2023年第一个月充分显现,春节期间旅游和商务旅行显著增长,国内需求恢复的态势明显。我们相信,立足于国内大循环,通过产业链密切协作,稀土及其相关产业链将在2023年获得广阔的成长空间。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稀土(www.cre.net),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追究。 |
推荐信息
最新资讯
相关信息 |